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总结出三大战胜敌人的法宝: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加强党的建设。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发动革命进攻的强大武器。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所有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起革命的统一战线。
2.开展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没有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无法保障,革命任务也无法完成。
3.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连。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决定了党的行动总方向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了将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
这三大法宝的核心在于党的建设。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革命胜利,主要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并勇敢冲锋陷阵的战士。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的先进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革命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全民族一切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在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存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有着极其强烈的反抗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要求。谁能够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独立和民主,谁就能取得人民的拥护。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将各种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这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法通过和平手段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逐步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战略。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精神。党还注重组织建设,通过发展党的组织和扩大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党还注重作风建设,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1、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无产阶级革命应重视暴力革命,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3、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及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各方面的首位。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体现了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重要问题。作为无产阶级组织革命大军的有力武器,它面向所有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为革命的胜利而奋斗。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将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组织武装斗争,反对反革命势力,为争取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
3、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连。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决定了党的行动总方向和党的建设。为了将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